别再骂别人“脑子进水”了!每个人脑子里都有水…
老实说,平时你有没有“问候”过别人、或被别人“问候”过:
“你是不是脑子进水了?”
此时,千万不要“冒火”,反而可以“回敬”一句:
“难道你脑子里没水?”
要知道,每个人的脑子里都有“水”!
缺了“水”,我们的大脑,才会真的没办法正常工作;而且“水”少了,还会引发头晕、头痛,甚至血肿、脑疝等严重后果。
那么大脑中如此重要的“水”,究竟是什么呢?
其实就是——脑脊液。
大脑中的水,发挥3大重要功效
和其他器官不同,我们的大脑是“漂浮”在充满液体的颅骨中的。
不仅如此,大脑也不是一个“实心”结构,其中有很多中空的“脑室”,里面也充满了液体。
这些“包围”脑组织的透明、无色液体,就是脑脊液。
1、每天循环更新4~5次
脑脊液主要由大脑内的脉络丛产生,每天可以分泌大约500毫升(相当于一瓶矿泉水的量)。
因为在大脑中不断被吸收,所以一般情况下,循环在大脑中的脑脊液量恒定波动于125~150毫升左右,而且其循环非常高效,每天会更新4~5次。
2、小小液体,具有3个重要功效
①减轻压力
脑组织的重量大约是1400~1500克(2.8~3斤),而漂浮在脑脊液中的大脑其相对重量大约可减轻至25~50克,这样就不会压迫到底部大脑组织啦。
②供给营养
大脑中的脑脊液每隔几个小时就会完全“换新”一次,一方面可以给大脑补充、输送营养,另一方面还可以带走代谢废物。
③有效减震
当我们剧烈活动、或大脑遭受打击时,脑脊液可有效缓冲外力带来的机械损伤,说白了就是充当大脑的一个垫子或缓冲剂。
流清水鼻涕?也可能是脑脊液“漏”了
正常情况下,脑脊液和大脑外面“包裹”着硬脑膜,其为大脑“漂浮”提供了密闭空间基础。
如果硬脑膜发育不好、或局部出现了薄弱之处,那么外力作用下,就会把硬脑膜撕裂或形成小破洞,导致脑脊液漏出,俗称“脑子里的水流出来了”。
脑脊液量一旦减少,对大脑的托浮作用必然减弱,脑组织自然会发生下沉,进而牵拉颅神经、硬脑膜等结构,引发多种身体症状,并且每个人的症状,可能都有所不同。
1、头痛
最典型、最常见的症状就是直立位头痛——站或坐着的时候,头痛逐渐出现并加重,平躺后头痛快速缓解。
有时可能头痛不明显,而主要表现为直立后耳鸣、耳闷、恶心、呕吐、头晕等不适。
2、鼻子流“清水”
和感冒后流清水样鼻涕很像,不过在弯腰、低头、运动时会加重;而且,通常多发生于一侧鼻孔。
3、视力、听力、嗅觉变化
除了流“清水”以外,如果还伴有视物模糊、复视或耳鸣等症状,也提示可能发生了脑脊液漏。
有些人还会失去部分或全部嗅觉,或对光和声音异常敏感。
4、喉咙“积水”或口腔异味
有时泄漏的脑脊液会流到喉咙里,所以总觉得喉咙痒痒的,需要经常清嗓子、或作吞咽动作;有时候还会觉得嘴巴里咸咸的、或有金属味。
5、其他
另外,身体如果出现某些疼痛或异常症状,也可能在提示脑脊液漏。
①颈部、上背部(肩胛骨之间)或手臂疼痛;
②脖子僵硬;
③难以思考或记住事情;
④震颤或自我无法控制的运动。
别慌!脑脊液漏,有时可自愈
就算脑子里的“水”不小心流出来了,也不要惊慌,咱们把破口“堵”上、然后把液体补回去就好了。
1、绝对卧床、大量补液
一部分患者通过绝对卧床(最多2周)、大量补液等保守治疗措施,就可以自愈。
卧床期间,尽可能避免用力咳嗽、擤鼻涕、举重物等可能加重脑脊液漏的动作。
2、药物治疗
如果保守治疗效果不佳,医生还会给予一些药物来减少脑脊液的产量、并给予抗生素来预防感染。
3、手术治疗
对于保守和药物治疗均无效的患者,则需要通过手术,在脑脊液漏的位置形成一个“补丁”来修补。
看到这里,大家对自己脑子里的“水”是不是认识更深了?
最后,别忘了转发、分享给你身边、嘴巴“特别损”的人,提醒她/他骂人也是讲科学的哦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