止咳糖浆,大多数人都喝错了
提到家庭常备药,止咳糖浆绝对占有一席之地。
甜甜的、小小地一支,就算小孩子也不会太排斥。
但是!实际能做到正确使用止咳糖浆、让其发挥最大疗效的人,可能10个人中,最多也就1、2个吧。
今天,请大家跟随小脉,一起来看看喝止咳糖浆时,我们会犯哪些常见的错误吧!
×误区:不管哪种咳嗽,止咳糖浆立马喝
√正解:辨明咳嗽病因,痰多不能盲目喝
大家知道,导致咳嗽的病因实在太多了,那是不是一咳嗽,就立刻上止咳药呢?
当然不是,要辨明病因,才好对症下药啊。
如果是不明原因的、频繁发作的干咳,或痰很少的刺激性咳嗽,可以尝试止咳糖浆来治疗。
但是,如果痰多、痰粘、不易咳出,则需要配合祛痰药一起服用。否则盲目止咳,只会让痰液滞留在呼吸道内无法排出,加重感染。
×误区:效果不好?一支过后再来一支。
√正解:剂量翻倍?副作用也跟着翻倍。
有时,大家觉得喝了一支止咳糖浆后,效果好像不是很明显,但又咳嗽的很难受,不自觉的就想接着喝第2支。
打住!
要知道,不少止咳糖浆中的有效成分是可待因、非那根、溴己新、氯化铵等,其一旦过量,会导致明显且严重的不良反应!比如:
可待因成分:成瘾、幻想、心理变态、心律异常、轻微的呼吸抑制等;
含右美沙芬:成瘾、头晕、胃肠道不适、致幻、站立不稳、意识不清等;
非那根成分:口鼻发干、腹痛、腹泻、呕吐、嗜睡、眩晕,甚至惊厥等;
溴己新成分:胃部不适、恶心、血清转氨酶升高等;
氯化铵成分:现恶心、呕吐、口渴、胃痛等;
含罂粟壳:成瘾、低血钾、重度骨质疏松、白血病、中毒性精神病等。
所以,服用止咳糖浆不宜过多,而应严格遵照医嘱剂量使用。
×误区:不管三七二十一,直接对瓶吹。
√正解:服用前记得看一看、再摇一摇。
豪迈的朋友,从药箱里翻出止咳糖浆后,不管三七二十一,直接就对瓶干。
且慢!保质期最起码还是要看一看的哇。
另外,服用前最好再摇一摇,使有效成分充分混匀后,可提升疗效哦。
如果摇晃后,发现仍有不可溶的沉淀,就不要再继续使用了,而是该“换新”了。
友情提醒
止咳糖浆最好放在阴凉、避光环境中保存。
开启后的糖浆,不宜长时间存储,冬天最好不超过3个月,夏天不超过1个月。
×误区:喝完甜甜的糖浆,再来几口水解腻。
√正解:喝水会稀释糖浆,效果也随之减弱。
糖浆和其他药物不同,不需要再额外用水送服。
因为糖浆需要覆盖在咽喉黏膜表面,形成保护性薄膜,才能阻断刺激、缓解咳嗽。
如果喝完糖浆,立刻喝水,必然会稀释药物,破坏疗效,这糖浆可就白喝了。
所以,喝过糖浆后5分钟内最好不要喝水,半个小时之后再畅快饮水吧。
除了喝糖浆以外,在我们日常服药过程中,也有各种各样的“坑”,比如吃药忌口的问题。
参考文献:
1.王锦鸿.止咳药不宜睡前用[J].恋爱·婚姻·家庭(养生版),2013,(12):29-29.
2.宋丽华.服用糖浆莫把方便当随便[J].开卷有益(求医问药),2009,(3):33.
3.闫赋琴,李霞,曹军平等.阿片类止咳糖浆的安全使用预警[J].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,2015,(8):652-653,656.参考文献:
[1] 世界卫生组织.全面健康覆盖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