胃溃疡、胃息肉,癌变风险有多高?
和胃炎一样,胃溃疡也是日常困扰我们的常见胃病之一。
幸好大多数的胃炎、胃溃疡,都属于良性胃病,大家无需太过焦虑。
但是,这并不代表我们可以对胃炎、胃溃疡置之不理、任其发展,因为有时候即使是良性胃病,也是有一定癌变风险的!
胃溃疡癌变风险:1.9%
大量临床统计数据显示:胃溃疡的癌变几率大约在1.9%左右。
1、癌变高危人群
胃溃疡癌变绝大多见于45岁以上、患胃溃疡时间较长、且没有得到良好治疗的人群。
2、癌变信号
一般胃溃疡疼痛是非常有特点的,多为“进食痛”即:进食–疼痛–缓解;如果疼痛开始变得不规律、呈持续性、药物治疗效果不佳、甚至肚子上能摸到包块,就要提高警惕了。
3、预防策略
为了防止溃疡癌变,我们能做到的主要有3点:
(1)科学治疗
不要听信民间各种治疗偏方,而是听从消化科医生的建议,好好吃药、规律饮食。
尤其是幽门螺旋杆菌(HP)阳性的患者,一定要规律服药,因为HP与胃溃疡的发生密切相关。
(2)规律复查
35岁以下:仅需在1年后,再复查1次胃镜即可。
35岁以上:应每隔2年左右,就复查1次胃镜。
(3)提前干预
对于溃疡较大,如直径超过2公分,溃疡周边发炎、糜烂、增生,且久治不愈的情况,可咨询医生,是否可以手术治疗。

胃息肉癌变风险:与分型、大小有关
胃息肉,好发于中老年人,女性多于男性,检出率大约在2%-8%左右。
1、癌变风险
不同类型及大小的息肉,癌变风险不同。
(1)息肉分型
胃息肉,在组织学上分为4种类型,即:腺瘤型、炎症型、增殖型和错构瘤型。
其癌变风险:腺瘤型最高,约5%-40%左右;增殖型与错构瘤型居中;炎症型癌变率最低。
(2)息肉大小
息肉越大,癌变的风险也越高。
一般来说,如果息肉直径<1公分,那么癌变风险较低;直径>2公分,癌变风险会大大升高。
综合来看,直径>2 cm、广基底腺瘤样息肉最易癌变,其被公认为胃癌的癌前病变,值得大家高度警惕。
2、预防策略
息肉恶变风险不同,相应的处理策略也不同。
(1)直径>2公分
一般都会建议胃镜下切除。
(2)直径在1-2公分之间
可切可不切,综合息肉分型、症状、患者意愿后视情况而定。
(3)直径<1公分
可暂不切除,每年定期复查胃镜即可。
另外,幽门螺杆菌感染、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(PPI)、辛辣刺激饮食等,与胃息肉发病密切相关,所以还要做到积极根除幽门螺旋杆菌、清淡饮食、对PPI类药物不要形成依赖等。

萎缩性胃炎癌变风险:8%
对于胃癌的发生,有这样一个公认的“进展历程”:正常胃粘膜→慢性胃炎→萎缩性胃炎、肠上皮化生→不典型增生→胃癌。
由此来看,萎缩性胃炎离胃癌确实不远。
1、癌变风险
中国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高发地区,其胃镜检出率大约在7.5%-13.8%左右,随诊10-20年后有近8%病例会发生胃癌。
所以,一旦确诊慢性萎缩性胃炎,一定要正规治疗,防止其癌变。
2、应对策略
(1)药物治疗
如果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,那么要给予足疗程的抗菌治疗;如果存在反酸、胃痛的症状,可以对症给予抑酸、保护胃黏膜等治疗;除此之外,还可以尝试中药调理。
(2)饮食调整
保持健康、清淡、易消化饮食、细嚼慢咽、避免饮用烈酒、咖啡以及浓茶等刺激性饮品,另外还要拥有好心情,胃才会更舒适哦。
养胃,是一辈子的事。
这个漫长之路上的任何一个小问题,我们都不能忽视;要知道有些小问题可能是胃发出的“善意提醒”,千万不要马虎大意让它变成大麻烦咯。
转发提醒身边的亲朋好友,关注胃部健康,从关注“小胃病”开始吧~
参考资料:
1.陈红跃.胃溃疡癌变都有哪些信号?怎么预防?[J].特别健康,2019,(20):6.
2.陈璐,冯义朝.胃息肉发展为胃癌的影响因子概述[J].临床医药实践,2016,(2):132-134.
3.孟文玉.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方法与癌变预防[J].大家健康(下旬版),2014,(12):108-108.参考文献:
[1] 世界卫生组织:癌症
[2] 陈红跃.胃溃疡癌变都有哪些信号?怎么预防?[J].特别健康,2019,(20):6.
[3] 陈璐,冯义朝.胃息肉发展为胃癌的影响因子概述[J].临床医药实践,2016,(2):132-134.
[4] 孟文玉.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方法与癌变预防[J].大家健康(下旬版),2014,(12):108-108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