煮饭加一物,营养翻倍、控三高!盘点 9 个大米真相

咱中国人的饭桌上,少不了一碗热腾腾的米饭。

然而,大米虽然相当常见,可也有很多人不真正了解它,各种关于大米的说法也层出不穷。

比如,大米没有营养,容易发胖;

吃米饭会导致糖尿病;

洗米次数太多,营养容易流失;

大米煮不烂,可能是塑料做的……

好好的大米,传闻这么多,吃个饭都不让人省心。关于大米的健康问题,来看看专家怎么说!

1. 大米热量高,会让人发胖?

肥胖的原因千千万,啥时候大米成背锅的了?

大米的热量是每 100 克 130 大卡,在食物中属于中等水平。一日三餐,只要不是吃太多米饭,再搭配蔬菜,肉类等食物,肯定不至于让你发胖。

其实任何食物,哪怕热量再低,也经不住吃太多。胖不胖,和吃米饭没有绝对关系,主要还是看你到底吃了多少,运没运动。

2. 淘米超 2 次,营养容易流失?

大米中含有水溶性的维生素和无机盐,主要存在米粒外层。

洗的太多,确实容易造成这些营养流失。有研究显示:淘洗大米两次及以上,维生素会损失 40% 以上,无机盐损失 15% 左右,蛋白质损失 10% 以上。

买来的大米,煮饭前,用冷水轻轻淘洗 1 次,冲洗表面的灰尘污垢即可。如果是陈米或散装米,米中有虫、沙等杂质出现,可以多淘洗一次。

3. 糖尿病人不能吃米饭?

这话太绝对了。糖尿病人可以吃米饭,关键看你怎么吃。一次三四碗,每天喝粥肯定不适合糖尿病人。

糖尿病人吃米饭,要注意——

(1)控制摄入量

白米饭的「升糖指数」确实偏高,糖尿病人不宜多吃,一定要控制好量。

(2)煮米饭干一点

糖尿病人煮米饭,别煮太久,少加水,尽量让饭干一点。

(3)少喝粥

煮粥的时候,放水多且耗时长,米粒中淀粉糊化程度大,会引起血糖快速升高。糖尿病人要尽量少喝。

4. 紫米黑米比白米更好?

紫米是水稻的一个品种,又称血糯米。黑米很容易和紫米混淆,是一种非糯性米。

和我们常见到的白米不同,紫米和黑米富含花青素、B族维生素、矿物质、纤维素。营养上比白米更丰富一点。

非常建议在白米中,加点紫米黑米,不仅好看,口感和营养也更加丰富。

5. 煮米饭时加点杂豆,健康翻倍?

煮米饭时加点杂豆,可以提高蛋白的吸收利用率,更加有利于人体健康。

而且加入杂豆的米饭,更有嚼劲,能用有效放缓餐后的血糖反应,更容易吃饱,帮助控制血糖和血脂水平。

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》建议每天摄入豆及豆制品,正是为了与白米这类谷物搭配,保持营养均衡。

注意,干豆子在与米饭一起蒸煮时,需要提前用水泡 2 到 3 小时,确保豆子能煮透煮熟。

6. 长粒大米好,还是短粒好?

长粒大米和短粒大米,营养上没啥区别,主要是口感差异比较大。更愿意吃哪个,取决于你的口味。

短粒米,也叫粳米。口感偏软糯一点,比如市面上常销售的东北大米。

长粒米,也叫籼米,粘性较差,煮出来的饭颗粒独立不粘连。很多炒饭的小摊子,喜欢用长粒米,因为炒出来的饭颗粒分明,好看又好吃。

7. 塑料大米是真的吗?

常有传闻说,有些黑心商家为了赚钱,会生产塑料大米销售。是真的吗?

其实你遇到塑料大米的概率基本为零。因为用塑料做大米,真的不赚钱。

一般的大米批发价大约3000~5000 元一吨,而比较便宜的塑料市场价是 6000 多元一吨。仅仅原材料就比大米贵了,更不用说其中还有人工费、加工费、运输费了。

黑心商家可不傻,赔本的买卖才不干呢。

8. 大米发黄了,要不要扔?

要扔。

大米发黄,有两个原因——

一是长期储藏过程中霉变,产生了黄曲霉素,食用后容易致癌。

二是储藏时间过久,大米陈化,导致米粒发黄,营养价值下降。

虽然第二种情况对健康影响不大。但我们还是建议,不论是哪种原因导致的大米发黄,最好都扔掉。毕竟,大多数人并不能很好地分辨大米发黄的原因,一旦出现误判,后果很严重。

9. 大米生了虫,还能不能吃?

米虫就是米里的蛀虫,又被称为象鼻虫。不过米虫本身没有细菌病毒,不会影响人的健康。

只要筛掉虫和虫的代谢物,再把米淘洗干净,是可以正常食用的。

因为米虫是吃米长大的,所以就算你不幸吃到了米虫,也没什么关系,就当补充蛋白质了吧。

家里大米生了虫,小脉教你个简便好用的方法——

把花椒放在锅里煮,起锅后捞出晒干,放进小布袋,放在大米中,就可以防止生虫。这些关于大米的健康问题
身边的人都知道吗?欢迎转发给身边的人吃饭,也要吃得踏实省心参考文献:

[1] 世界卫生组织:健康饮食

类似文章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